"/>

产品与服务

牙周炎

牙周炎主要是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发病年龄以35岁以后较为多见。如龈炎未能及时治疗,炎症可由牙龈向深层扩散到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而发展为牙周炎。由于早期多无明显自觉症状而易被忽视,待有症状时已较严重,甚至已不能保留牙齿。因而必须加强宣教,使患者早期就诊和及时治疗。

牙周炎是人类最古老、最普遍的疾病之一,我国第三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群中35岁以上牙周炎患病率达80%-90%。牙周炎已经成为我国成年人牙齿种失的首要原因!慢性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杂性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和破坏,如牙周袋的形成、进行性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最后可导致牙松动和缺失。微生物是引发牙周炎的始动因子。牙周致病菌包括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拟杆菌等厌氧菌。局部促进因素包括牙石、不良修复体、食物嵌塞、牙齿排列不齐等

近十余年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牙周感染可能是某些重要的系统性疾病或异常状况的一个重要的潜在危险因素包括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及脑中风等)、早产及低体重出生儿、糖尿病、呼吸道感染等。

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血流中断,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与牙周炎有许多类似之处,包括吸烟、低教育水平、高血压和精神紧张等,其中可能的机制是感染和炎症。大量长期追踪观察报告显示,牙周炎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是牙周炎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糖尿病与牙周炎之间存在双向的关系,不仅糖尿病会影响牙周病,同时牙周感,也会反过来影响内分泌代谢,从而影响血糖的控制及增加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因此,预防和治疗牙周病是控制糖尿病的重要一环。

1996年美国学者提出“牙周医学”的概念,揭示牙周健康或疾病与全身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双向联系及其意义。牙周医学的兴起具有重大的理论和临床意义,推动了相关的病因及致病机制的研究,同时重新评估和认识牙周感染与全身疾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促进口腔医师与全科医师之间加强沟通与合作,有助于有效控制及促进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

牙周炎的治疗目的去除病因,消除牙龈的炎症,使病变外于静止状态终止组织破坏过程;矫正牙周疾病造成的牙周软,硬组织破坏和缺陷,创造有利于患者长期保持口腔卫的条件,恢复功能和美观;保持长久稳定的疗效,防止疾病复发;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